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金色

来源:核农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在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渗透为主,在制定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资料、设计教学环节中全面渗透。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有规定性、牵引性的作用。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在教学目标中有针对性地规范渗透的目标,以达到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

《金色的鱼钩》是北京市义务教育六年级课程。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够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但本文描写的内容离学生年代久远,主人公“老班长”的行为很难被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理解。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制定了如下目标:“(一)学习课文的一、二部分,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的重点词句,体会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三)了解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历尽艰辛的经历,从而对老班长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这三维目标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体会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对老班长对革命事业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使核心价值观在课堂教学的渗透具有了明晰的可操作标准。

二、在教学素材中运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料

在渗透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堂中,要注意引用素材与体现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一致性,以增加正面培育的效果。《金色的鱼钩》教学素材选用中,主要注意引文、例文和图片与课文底蕴的一致性。

(一)选用与课文背景一致的诗歌

在导入新课时,选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描写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歌颂红军不怕困难、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和无畏精神,与本文意蕴完全一致。

(二)选用与课文背景一致的例文

在外貌描写教学时,选取五年级课文《丰碑》。《丰碑》描写红军长征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所有的棉衣发给部队,自己却穿单衣被冻牺牲。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精神与本课产生交相辉映的效果。

(三)选用与课文情感一致的音像资料

在教学课件图片和声音制作上,与课文情感色彩的一致性,烘托课文的核心价值观意蕴。一是运用红军长征途中的珍贵图片。二是选取体现核心价值观意蕴的音乐。如用《2010 年感动中国颁奖会》的背景音乐作为课堂视频的配乐,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使同学们对长征途中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在课程教学中环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要靠教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深入挖掘。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把核心价值观培育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使之落到实处。

(一)背——造学习情境。通过背诵同样背景的诗词《七律·长征》,唤醒了学生对过去学习所形成印象的记忆,将学生引入革命前辈艰难创业的情境。

(二)理——通文章之脉。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由面及点,将学生从漫漫长征路的这个面上,带入金色鱼钩这个点上。注意强化长征环境的艰苦卓绝,把学生引入实境,通过如临其境的形象感形成自我与老班长的对比铺垫。

(三)读——品情感之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描摩”这位“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通过默读想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关键情节、品读重点语句、交流阅读感受,一步步深入体会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

(四)比——解写作之妙。引导学生再读文章,找出文中所有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其在表现老班长性格品质上的作用。和课文《丰碑》中军需处长外貌描写比较,体会异同。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是非、美丑的人文化判断能力。

文章来源:《核农学报》 网址: http://www.hnxbzz.cn/qikandaodu/2021/0708/393.html



上一篇:矩阵核心逆的公式及其应用
下一篇: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暨章程建设推进会召开

核农学报投稿 | 核农学报编辑部| 核农学报版面费 | 核农学报论文发表 | 核农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核农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